
骑马赴村寨开展工作

为寺庙僧侣讲解消防器材使用常识

大雪封山马不前

藏族群众为尼玛热敷因高原疼风肿胀的双腿

尼玛将消防宣传资料送到村寨

越是夜深处越是念亲人
在雄鹰翱翔,牦牛遍野的康北雪域高原,格萨尔王史诗千古传唱,鲜水河蜿蜒流向远方,雄伟的珠日神山下,飘扬的经幡,数不尽的嘛呢堆,旋转的经筒,缭绕的梵音……在这被称为雪域崩科城(藏语崩科,意为木结构的房子)、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一位藏族基层消防警官扎根高原、真情爱民的故事广为传诵,他就是四川消防部队十佳职业道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消防大队大队长却吉尼玛同志。
入警13年来,却吉尼玛一直默默奉献、坚守在高寒缺氧,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的甘孜州色达县、炉霍县。13年来,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努力推动康北高原消防工作发展,使消防工作成为联系党和群众鱼水深情、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稳定的桥梁纽带,他用他最深沉的爱,最真挚的情,在广袤的藏区高原上谱写了一曲新时期基层消防警官“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忠诚奉献之歌。
康巴高原上最倔的“牦牛”
却吉尼玛出生在被称为“生命禁区”、平均海拔4127米的甘孜州色达县。父亲是孤儿,吃着乡亲们的百家饭、穿着百家衣长大,后来又是共产党将父亲送进康定孤儿院生活、学习并参加工作。父辈们艰辛曲折的经历,使尼玛从小就对这片土地和人民充满热爱。正是因为这份爱,使他在工作中成为“高原上最倔的牦牛”。
他的“倔”,有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炉霍县自然条件恶劣,经济非常落后。受地方经济制约,炉霍消防部队建设严重滞后——2004年时,全队没有一套战斗服,没有一名专职消防员,只有一台濒临报废的消防车,一年5000元的业务经费甚至不够时髦男女买一套衣服。为此,他反反复复找县长、分管副县长,缠得县长拍桌子:“前任大队长一年5000元都够了,为什么你要了一次又一次?”尼玛憋着火走出办公室。几天后,又有一处藏民居着火,他开上消防车带上几个人赶过去,开回来时,消防车仅有的油快耗光了。这时,却吉尼玛积蓄已久的委屈爆发了,他没把车开回大队,而是直接开到县政府大院,县长扎西彭措见他丢车要走,训斥道:“该给的钱都给了,你还想施压吗?”“这消防车没法开了,加油的钱我自己的腰包也掏过,但我也还要养家糊口啊!”却吉尼玛丢下车,气鼓鼓地走回了大队。“那是我最绝望的时候,高原上干消防,什么都缺,那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却吉尼玛苦笑着说。就在那次“丢车”事件后,他刚回大队,县政府就打来电话,说消防车的油加满了,让他开回去。几天后,又有一处民房着火,开着消防车灭火回来,他又去县政府讨油钱……
“这也怪不得县上,馍馍就只有这么大”,却吉尼玛用双手比了一个圆圈,“炉霍这个地方,消防工作太重要了,崩科房一旦着火,一个家庭几十年的心血就完了,哪怕我们有一辆跑得快点的消防车,一支足够水压的水枪,都可能帮助群众挽救大半辈子的心血。”尼玛说。
倔得像牦牛的尼玛并没有放弃努力,他一次又一次找领导汇报、争取,2005年初,县长终于拍板给消防大队买一辆新消防车,消防车没油了,去加油站先加,政府统一结账。不久后,政府又给消防大队追加3000元业务经费,下半年,经费又涨到16000元。缺油的烦恼没了,新车有了,但灭火抢险救援要人哪。尼玛又提出建一支政府专职消防队的想法,县领导经不住他软磨烂缠,答应给6个人,从退伍兵中招录,使这个高原小县有了历史上第一支政府专职消防队。到了2006年,随着国家牧民定居工程推进,藏族同胞的新房越来越多,火灾发生的次数不断增加,消防队力量薄弱的问题又显现了出来,却吉尼玛又多次去政府“缠”,无奈县政府又增配了8名队员。“再苦再难也坚持,却吉尼玛是真正热爱消防的人。他搞的这支政府专职队是整个甘孜州最好的队伍之一。”甘孜消防支队支队长朱卫东说。现在,炉霍县拥有一支15名队员的政府专职消防队,当地先后投入300余万元购置了三辆消防车、两辆行政车和液压钳等抢险救援装备,每年业务经费也得到了大幅增涨。2010年,县政府又无偿划拨6亩土地给消防大队用于新营房建设,炉霍消防部队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甘孜消防支队政委马涛动容地说:“你别看尼玛这个人平时不多言不多语,但他只要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的消防工作就有大的起色,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摆在那里,用不着吹嘘。”
马政委说这话是有根据的。10年前,却吉尼玛在色达消防大队以副大队长身份主持工作时,大队还挤在公安局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内办公,条件十分艰苦。2001年,在公安部消防局、省消防总队的关心支持下,尼玛反复给县委政府领导汇报工作,找有关单位沟通协调,经过努力,县政府终于同意无偿划拨5亩土地给消防大队建设营房,并减免了相关规费。在建设过程中,尼玛更是起早贪黑,严格监督营房建设,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一幢宽敞明亮的消防营房拔地而起,成为康巴高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同年,甘孜消防支队将色达大队营房列为支队样板工程,并在这里召开了甘孜消防建队以来的第一个正规化建设现场会。
称却吉尼玛“康巴高原上最倔的牦牛”的“原创者”,是时任色达县副县长的泽翁四郎。泽翁四郎是尼玛中学时候的老师,尼玛在色达消防大队主持工作期间,四郎恰巧是那里分管消防的副县长,为了工作,这位憨厚质朴的康巴汉子也玩起了“勾兑”这一套——平时有事没事就往四郎办公室、家里跑,聊的却全是消防工作,以至于搞得四郎也“烦”了。在一次聊天时,泽翁四郎有些“崩溃”地对尼玛说:“要不先给你买个消防车吧”。尼玛想了想,在色达这个长年积雪、交通不便的地方,消防车恐怕还不是当务之急,说要不先把市政消火栓安了,万一县城里有个火灾,消防队和群众都可以用。泽翁四郎想了想,认为色达县常年高寒,自来水管都经常被冻住,更别说消火栓了,便一口否决了尼玛的要求。倔强的尼玛当然不会就此罢休,那段时间他天天打电话给外地消防部队的战友请教,为增强说服力,他又找到自来水公司的朋友帮忙,在消防大队的坝子里做起了试验,最后他发现只要用地下式消火栓(内地普遍用地上式),并把水管埋到两米左右冻土层以下时,消火栓就不会被冻住。当他兴奋地把四郎县长请到消防大队观看他的“杰作”时,泽翁四郎被感动了,当即拍板安装了58具市政消火栓,色达也成为甘孜藏区率先实现国家规范“每隔120米安装一具市政消火栓”要求的县城。“安装消火栓在内地算不了什么,但在色达这个地方却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这项工作尼玛功不可没啊!”泽翁四郎说着竖起了大拇指。
提起尼玛的“倔”,有件事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2010年的一天,有人举报县上一名老领导正在路边用油罐车倒卖柴油,没有采取任何消防安全措施。尼玛接警后火速赶到现场,要求老领导当场整改。
“你给我说,柴油哪里燃得起来!”羞愤难当的老领导对着尼玛指指戳戳,就差动起手来。“你用火点点看燃不燃得起!”尼玛说道。那老领导看尼玛不给面子,更来气了:“你凭啥说我这不对那不对,在炉霍这个地方还没哪个敢这样管我!”“你是共产党员,我也是共产党员,你不听劝我们就到县委去闹。”尼玛气鼓鼓地说道。听尼玛这样一说,老领导语气有所缓和:“小老弟,我不为难你,我晓得注意着点,你去忙你的。”说着挥手做出赶尼玛走的手势。
这时旁边有人打圆场,劝尼玛不要这么犟,搞得大家都下不了台。
“你不整改我今天就守在这里不走了,要不然我们喊书记县长都来评理!”在尼玛强硬坚持下,那位老领导只得无奈进行了整改。
事后有朋友劝尼玛工作中不要这么“克克斗斗”(藏语,倔强),把人得罪完了以后工作不好开展。尼玛说:我是按国法在干工作,又不是替私人办事,有什么好怕的?
提到却吉尼玛,炉霍县委书记赵景强动情地说:“却吉尼玛干得多,说得少,他是真正热爱消防事业,热爱藏区高原人民。在炉霍这样艰苦的高原地区,奉献自己的干部不在少数,但却吉尼玛是最突出的典型。”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