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城市弥漫高楼"暗战" 隐藏诸多安全隐患
据公安部消防局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共有高层建筑近9.8万幢,其中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1154幢,并且还在快速增长。
在经济基础和城市荣誉的双重作用下,一场高楼暗战在中国的各大城市中蔓延。一些政府把超高层建筑作为宣扬政绩的工程,盲目攀比;而一些房地产企业为增加房屋楼层、扩大建筑面积、追求规模效应,拼命建盖高楼。
高层建筑在带给人们生活享受和节约土地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公共安全专家指出,超高层建筑外表风光,但会引发消防安全隐患、地面沉降以及环境、能源、交通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建筑并非越高越好,超高层楼宇无异于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此外,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往往造成对日照、空气流通等的阻碍,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事实上,建筑首先应该强调适用和经济原则。高层建筑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迫使一些地方政府修改过去的思路。(新华社)
给高楼竞赛开剂退烧药
武汉市规模最大的现代服务业综合体及世界第三高楼——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暨绿地中心8日正式动工兴建,其核心部位将建一栋606米的超高层综合体建筑,这也是仅次于迪拜塔(800米)和上海中心(632米)的全球第三高楼。
当下,“东北第一高”、“华中第一高”、“西南第一高”等建筑名词不时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高楼暗战在中国各大城市展开,人们不禁要问:“第一高”真的那么重要?
不可否认,高楼在节约土地资源、打造城市形象方面有优势,高楼带来的旅游和商贸活动收入等也远非普通建筑可比。
但是,如果每座城市都在用高楼为自己争一席之地,高楼被赋予代言所在城市经济奇迹的“标识功能”,这不免让人担忧。
高楼高额的建安和维护成本,开发商是否承担得起?420米高的上海金茂大厦,每平方米造价达2万元,每天的维护费用高达100万元人民币。这样高昂代价会不会成为一种沉重负担?而据专家测算,300米以上的超高建筑,其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其在功能上的需求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超高摩天大楼的安全,同样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安全配套设施不完善,若遇突发事件,我们只有眼睁睁地看着悲剧上演。
隐性危害也在暗中滋生。比如地面沉降,这直接导致了摩天高楼广受诟病。据媒体公开报道,上海浦东区陆地面积下沉现象日益严重,陆家嘴金融区地面已平均下沉3厘米;金茂大厦附近更下沉达6.3厘米……在关涉更为深远的生态保护、科学规划上,一幢摩天大楼背后潜藏的问题远远未有穷期。
以目前的建筑技术,武汉建造606米的摩天大楼不在话下。但如果高楼崛起,仅仅是官员们用来装点政绩的工具,开发商们拿来聚财的噱头,我们宁愿相信:一个现代化的家园绝不仅是满地高楼。百姓更关心的是:荷包是否饱满,物价能否承受,政府对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保障是否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