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外一些城市发生的严重火灾向我们发出消防警告。但是,在不少居民小区,仍然存在对可能发生的火灾无动于衷的现象。
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小区的高楼大厦比邻而建,从前的“一户一灶、露天谈笑”已变成了“高层家居,不相往来”。城市规模膨胀,人群高密度聚集的公共场所呈“几何数”增加,火灾发生指数较高的地点,正从过去易燃易爆品集中的工厂、仓库等,向商场、舞厅、高层和地下建筑蔓延,而这些场所往往易燃物多、空间拥挤,救火难度很大。
比如,在小区并不宽的公共通道上,摆放着汽车长龙,一位小区管理人员很担心地说,很多汽车占了消防通道,万一有火情,消防车难以进入。一些小区的楼梯等逃生通道,堆放着杂物等。一些小区忽视消防设施的充分配备。尤其是那些商住楼,楼上是居民,楼下是酒店或商店,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接连发生的重大火灾,犹如向小区建设和管理者亮出的一张张“红牌”,警示我们,社区消防设施不能成为“软肋”。面对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小区管理者应加强小区管理,保障消防需要,组建快速反应队伍,更换不能满足需要的消防装备,提高小区整体抗御火灾的能力。同时,还应大力加强消防宣传,让居民真正重视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