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西-2010"地震应急演练在巴彦淖尔举行

中国地震局应急救援司苗崇刚副司长

领导演习前指导

在地震废墟中搜救生命

使用专业救援器材搜救生命

在坍塌建筑中进行搜救

冷却罐体

参演人员
地震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破坏最大的一种灾害,为提高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能力,有效处置突发重大事故,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运转良好的应急救援体系,9月14日15时,内蒙古自治区“蒙西——2010”地震应急演练在巴彦淖尔市特勤消防站隆重举行。中国地震局应急救援司苗崇刚副司长、自治区人民政府刘卓志副主席、自治区人民政府盖文山副秘书长、自治区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自治区消防总队司令部参谋长许建民、副参谋长李海龙、总队司令部高级工程师张智慧、司令部战训处副处长马金桩、各盟市分管防震减灾工作的盟市长、秘书长,驻市各市直部门、记者、人民群众2000余人一同观摩了演练。
15时演练正式开始。演练的背景假设为:巴彦淖尔市发生6.5级地震,造成了多座建筑物坍塌、数十人死亡、数百人被埋于废墟之下,交通道路及各项设施损坏严重,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抗震救灾指挥部派出的由市消防支队为主要救援力量的人员抢救分队火速赶赴现场,他们使用专业救援器材装备在地震废墟中搜寻生命迹象、救出被埋人员,使用高空救援装备解救危楼上被困人员。这支人员抢救分队由自治区地震局3名工程技术人员和巴彦淖尔市消防支队50名官兵组成,分为6个战斗小组。其中,第一小组为生命探测组,主要利用光学生命探测仪、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库马特蛇眼探测仪,搜索倒塌废墟下的生命迹象;第二小组为结构分析组,主要是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制定救援方案,为实施救援提供依据;第三小组为警戒组,主要是封闭救援现场,维护救援现场秩序,保证其他小组井然有序的实施救援;第四小组为液压破拆救援组,主要利用液压剪断器、大型水泥救援切割四件套、液压救援顶杆、液压开缝器、液压万向剪等液压救援工具,实施撑顶、破拆救援;第五小组为内燃机破拆救援组,利用汽油破碎机、万能救援锯、内燃无齿锯对现场进行破拆救援;第六小组为电动破拆救援组,利用双轮异向切割锯、便携式等离子弧切焊机对现场进行破拆救援;第七小组为手动破拆救援组,利用手动破拆工具及气动起重气垫对现场进行撑顶、破拆救援;第八小组为登高救援小组,主要利用登高车、螺旋救助绳索、救援担架等登高车辆器材,救助地震危楼上的被困者。
紧接着,强烈的地震造成巴彦淖尔市某化工厂二甲醚储罐罐体变形,罐体、管道发生破裂燃烧,随时可能发生连环爆炸,并有人员中毒,情况万分危急。在这危急时刻,以消防官兵为主体的次生灾害救援分队奉命赶赴现场实施抢险救援。这支救援分队由巴彦淖尔消防支队32名消防队员组成,编成侦察、警戒、灭火、堵漏和洗消五个战斗小组。依次开进的是解放牌水罐消防车、32米登高平台消防车、25米举高喷射消防车、斯太尔王泡沫联用车、25吨水罐消防车和抢险救援车。到达现场后,根据分队指挥员的命令,身着橘黄色防化服的侦察组,佩戴着空气呼吸器进入泄漏区进行火情侦察,侦察救助被困人员;利用可燃气体探测仪检测泄漏二甲醚浓度、确定泄漏部位、泄漏气体扩散方向,提出警戒建议,然后利用移动式遥控消防炮和水枪稀释泄漏区浓度,并消灭地面流淌火。
在演练中,消防官兵熟练的动作,快捷的反应赢得了现场人员的赞誉。同时由于官兵们应急预案掌握熟练,程序有条不紊,出警迅速,责任人员落实到位,为整个演练赢得了时间。此次演练采取“时间浓缩、场地位移,情况模拟、实兵演练”的方法,共组织演练了“地震监视、路桥抢修、维护社会治安、人员抢救、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应急疏散、通信抢修、新闻报道、灾民安置、电力抢修、供气抢修、铁路抢修、供水抢修、次生灾害救援”等15个内容,共计19个专业分队500余人参与了演练。
演练结束后,苗崇刚副司长作了重要讲话,并对此次演练给予了肯定。他指出,地震应急演练应建立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体力量、各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的一支装备先进、训练有素、24小时备勤的参演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对于有效处置重大突发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此次“蒙西——2010”地震应急演练也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各警种、各成员单位的区域合作,实现装备资源的优势互补,增强公安、消防及其他社会力量联合作战的协调性,提高共同处置急、难、险、重任务的快速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全面提升政府应急救援调度、协调和指挥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