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4日,上海世博会共销售门票3311万张。至5月5日,上海世博园累计入园人数已达79.67万人。目前,园区总体治安形势平稳,未发生重大治安、刑事案件或火灾、交通事故。近日,记者走进世博园区,对负责园区总体安全的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兼上海世博局副局长姚志荣进行了专访。
记者:你们采取了哪些高科技措施加强安全防范?
姚志荣:整个世博园区用地5.28平方公里,我们设置了两道围栏。外围的是电子围栏,是脉冲电的硬隔离,有防盗、报警作用,早上8点以前进不了这条线。再往里是红外线围栏,是世博园区的核心区。围栏具有防抛物的功能,一旦有人进去或任何物体被抛入,红外线会探测到,并立即向中央控制室报警。
在每一个安检口,我们都设置了X光机、安检门、手持检测仪等安检设施。除了对人员的安检外,对所有进入园区的车辆也要实施安检。此外,对人员和车辆通过的安检口,还都有防生化的检查设施,灵敏度很高,有些装修用的石头,如果质量不好,有放射线,也能被检查出来。
记者:您认为历届世博会共同的安保问题是什么?
姚志荣:从1851年英国伦敦第一届世博会开始,历届世博会都会碰到的共同问题是:大客流。
上海世博会园区有近900扇安检门,规模是最大的。但是,对人流的预测有时是不准的。比如1至3日是指定日票,4日开始是非指定日票,所有人都预计5月4日是高峰,但是当天才来了13万人,比指定参观日还少。票在市民手里,昨天想好来,今天一早有事可能就不来了,没有规律。
尽管预测不是很准,但安保工作还是要做分析研判。特别是节假日、双休日、长假等,对于可以预见到人流高峰,我们要进行引导,通过网络、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随时通报园区客流。我们提供信息,让市民自己去选择。
上海世博会整个园区有13个出入口,9个陆地,4个水上。有不少出入口靠近地铁站,世博园区参观者运送上,地铁运输量占到70%左右。许多地铁站,一出来就是世博园入口。世博园区的设计,本来就没有考虑私家小轿车的停放,只设计了给团队停放车辆的地方,就是要鼓励大家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世博园区有的出入口边上有地铁,有的没有,就造成13个出入口人流不均衡。我们就安排摆渡车,免费将游客从人流多的出入口接送到人流少的出入口。
记者:您刚才主要谈到了园区外的人流疏导。那么对世博园区内的人流,你们采取了什么方法来确保安全?
姚志荣:世博园区内引起大客流的,主要是热门展馆。各个展馆客流并不均衡,有的冷清,有的爆满,给安全工作带来威胁。有的展馆门口,高峰时游客排队时间长达三四个小时。
大客流如果光靠人去挡,根本挡不住,也很容易被冲垮。游人多的时候,一个展馆我们曾上了三拨增援力量,组成两道人墙,才将人流分开,许多民警帽子都被挤掉了。后来,我们就立即在展馆门前设置硬隔离和软隔离,让队伍排成蛇形。这是解决人员拥堵的有效方法。
对于安装隔离设施,一开始,有的国家展馆工作人员认为影响美观,不愿意安装。但运营开始后,他们亲身体验到了问题,就很积极主动了。最快的时候,我们一夜赶制并安装了1.2万米的隔离栏,目前各展馆门口秩序已明显好转。
记者:园区内还有什么安保工作是您比较关注的?
姚志荣:消防问题。消防问题包括两大块,一个是建设期间,一个是开幕后。这么大一个园区,有很多支工程队在多个展馆进行作业,没有发生大的造成危害的火灾事故,很不容易。
开幕后,所有展馆开始运营,184天的运营,各种电器设备的运行、文艺团队的演出以及餐饮制作加工等,都可能会出现问题。大客流,消防,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我认为整个园区安保工作的基础就有了。
世博园安保这一仗打到今天,实际上才刚开始,冲锋号才刚吹响。这就要求科学合理布警,既要确保有足够的安保力量,又要适当让安保队伍休整。见缝插针地休,一天休不了就休半天。世博会闭幕后,整个世博园区,要经历第2次开发,安保力量不可能马上撤下来。可以说,我们园区内外的每一位公安民警、公安特警、武警官兵、消防战士、保安人员、广大志愿者,都在很努力地工作。我相信我们一定能举办一届平安、精彩、成功、难忘的世博会